故宮是誰修的?故宮為明成祖朱棣所建。永樂四年,明成祖下詔以南京故宮為藍本,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。朱棣先派出人員,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,然后運送到北京。光是準備工作,就持續了11年。永樂十四年,明成祖召集群臣,那么,故宮是誰修的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
故宮一天能走完嗎

故宮第一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

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,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永樂四年(1406年),明成祖朱棣下詔以南京皇宮為藍本,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,到1420年建成。

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第四子,明朝第三位皇帝。永樂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。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、國力強盛,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。

北京故宮的建筑結構

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(1406年)開始建設,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,到永樂十八年(1420年)建成,成為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。民國十四年國慶節(1925年10月10日)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幕。

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,東西寬753米,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,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。紫禁城有四座城門,南面為午門,北面為神武門,東面為東華門,西面為西華門。城墻的四角,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,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,形容其結構的復雜。

故宮博物院是誰修的

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,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。

主持設計者蒯祥(1397-1481年,字廷瑞,蘇州人)。

簡介:

北京故宮,舊稱紫禁城,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,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,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、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筑。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,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。

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,明代永樂十八年(1420年)建成,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過。

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(北京故宮、法國凡爾賽宮、英國白金漢宮、美國白宮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)。

參考資料

作業幫:https://www.zybang.com/question/c7db3eb55cfd54fde7acf36f588ccb70.html

故宮什么時候建的

在元朝北京就是首都,當時稱為大都,后來明朝建立后,遷都到南京,到永樂帝朱棣的時候又遷回北京,紫禁城是朱棣修建的

紫禁城的修建者

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年(永樂四年),1420年(永樂十八年)基本竣工,歷時14年,是明成祖朱棣始建,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。占地72萬平方米(長960米,寬750米),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,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,設計者蒯祥(1397—1481年,字廷瑞,蘇州人),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,用30萬民工,共建了14年,有房屋9999間半,主要建筑是太和殿、中和殿和保和殿,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,科舉考試的一至三名分別稱狀元、榜眼、探花。

紫禁城是誰設計建造的

北京故宮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所建,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(1406年)開始建設,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,到永樂十八年(1420年)建成。

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,舊稱為紫禁城,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,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。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,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,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,房屋九千余間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、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。

紫禁城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。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,統稱三大殿,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。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,統稱后三宮,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。

擴展資料:

整體格局

故宮位于北京城中心。布局依據《周禮·考工記》中所載:“左祖、右社、面朝、后市”的原則,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,南北取直,左右對稱。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,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;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壇;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;后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。

北京故宮的北面是萬歲山,南面是金水河,恰好符合古人“負陰抱陽,沖氣為和”的建宮原則,萬歲山是專門為營造皇城風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,完成于明初,位于元代寢宮延春閣舊址,用開挖護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積而成。

以上就是故宮是誰修的的全部內容,北京故宮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所建,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(1406年)開始建設,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,到永樂十八年(1420年)建成。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,舊稱為紫禁城,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,內容來源于互聯網,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。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
【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