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(jù)三國?成語"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"源于《三國演義》中的赤壁之戰(zhàn)。成語“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”是根據(jù)《三國演義》赤壁之戰(zhàn) (戰(zhàn)役)中“周瑜定 計火攻曹操”的故事演化而來的。當時,孫權(quán)和劉備聯(lián)合對抗曹操,那么,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(jù)三國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寫出關(guān)于三國演義的成語不正確的是
成語"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"源于《三國演義》中的赤壁之戰(zhàn)。
成語“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”是根據(jù)《三國演義》赤壁之戰(zhàn) (戰(zhàn)役)中“周瑜定 計火攻曹操”的故事演化而來的。
當時,孫權(quán)和劉備聯(lián)合對抗曹操,策劃了用火攻來破壞曹操的船隊。但是,由于當時沒有東風,火攻計劃一直無法實施。后來,終于等到了東風,火攻得以實行,最終取得了勝利。因此,“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”這個成語形容已經(jīng)準備就緒,只差最后的運氣或條件。
赤壁之戰(zhàn)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(zhàn)役之一,其影響深遠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:
1、改變了三國格局:赤壁之戰(zhàn)是三國時期關(guān)鍵的一戰(zhàn),孫劉聯(lián)手擊敗曹操,改變了當時的三國格局。從此,魏、蜀、吳三足鼎立,成為三國時期的主要勢力。
2、形成了中國文學經(jīng)典:《三國演義》中描述赤壁之戰(zhàn)的篇章是其中的經(jīng)典之作,成為后世文學的重要源頭。這個故事還被改編為電影、電視劇、游戲等形式,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3、赤壁文化:赤壁之戰(zhàn)也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。赤壁之戰(zhàn)的文化內(nèi)涵被發(fā)掘和傳承,產(chǎn)生了赤壁文化,成為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4、傳承軍事思想:赤壁之戰(zhàn)展現(xiàn)了將智謀與兵力相結(jié)合的軍事思想,對后世軍事理論和實踐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借鑒意義。
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反義詞
出處《三國演義》四十九回: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。也就是草船借箭那一章。
原文為:孔明索紙筆,屏退左右,密書十六字曰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,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。”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,作好了一切準備,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。后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,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。
中國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
成語“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”是根據(jù)《三國演義》赤壁之戰(zhàn) (戰(zhàn)役)中“周瑜定計火攻曹操”的故事演化而來的。
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,做好了一切準備,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。后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全部做好,等待行動。
擴展資料:
成語典故:
周瑜用反間計,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(zhàn)、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蔡瑁、張允。周瑜又叫龐統(tǒng)假作獻計,騙曹軍把戰(zhàn)船連在一起。周瑜又打黃蓋,讓這老將用“苦肉計”去詐降曹操。實際上,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,準備以詐降的方式?jīng)_向曹營,發(fā)起火攻。
可等一切都準備好后,周瑜卻發(fā)現(xiàn)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,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。這時正是冬季,只有西北風,如果用火攻,不但燒不著曹操,反而會燒到自己的頭上,只有刮東南風才能對曹軍發(fā)起火攻。周瑜憂急成病,臥床不起。只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(shù)。
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。諸葛亮拜訪周瑜,把藥方寫了出來: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,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。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。周瑜一看,大吃一驚,心想:諸葛亮真是神人?。核男乃技热灰驯恢T葛亮猜中,便請教破敵之策。
諸葛亮有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,他預測到近期肯定會刮幾天東南風,就對周瑜說:我有呼風喚雨的法術(shù),借給你三天三夜的東南大風,你看怎樣?周瑜高興地說:“不要說三天三夜,只一夜東南大風,大事便成功了”。
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歇后語嗎
赤壁之戰(zhàn)。
成語“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”,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,就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。
典故:
曹操打敗袁紹,統(tǒng)一北方以后,于公元208年,曹操率領80方大軍駐扎在長江中游的,準備進攻劉表,再順長江東進,擊敗孫權(quán),統(tǒng)一天下。
當時,劉表已經(jīng)病死,他的兒子劉琮懦弱無能,不戰(zhàn)而降。公元208年,曹操收編了劉表部眾,號稱80萬大軍向長江推進,駐扎在長江中游的赤壁,企圖打敗劉備以后,再攻打?qū)O權(quán)。
這時候,劉備在樊城(今湖北襄樊市)駐守。他聽到曹操大軍南下,決定把人馬撤退到江陵(今湖北江陵)。曹操趕到襄陽,聽說劉備向江陵撤退,又打聽到劉表在江陵積了大批軍糧,怕被劉備占去,于是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兵追趕劉備。劉備的人馬,被追來得曹操的騎兵沖殺得七零八亂。
被曹軍大敗后,在退軍途中劉備派諸葛亮赴柴桑(今江西九江西南)會見孫權(quán),想說服孫權(quán)一起抵抗曹操。正好孫權(quán)怕荊州被曹操占領,也想和劉備一起抗曹。
諸葛亮對孫權(quán)說:“劉將軍雖然敗了一陣,但是還有水軍二萬。曹操兵馬雖然多,遠道追來,兵士也已經(jīng)筋疲力盡。再說,北方人不習慣水戰(zhàn),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。只要我們協(xié)力同心,一定能夠打敗曹軍?!睂O權(quán)聽了大喜,于是命周瑜為主將,程普為副將,率3萬精銳水軍,聯(lián)合屯駐樊口(今湖北鄂州境)的劉備軍,共約5萬人沿著長江西進,迎擊曹軍。
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間
《三國演義》赤壁之戰(zhàn)
“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”出自《三國演義》四十九回,原文為:孔明索紙筆,屏退左右,密書十六字曰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,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?!痹馐侵荑ざㄓ嫽鸸ゲ懿?,作好了一切準備,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。后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,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。
以上就是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(jù)三國的全部內(nèi)容,成語“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”是根據(jù)《三國演義》赤壁之戰(zhàn) (戰(zhàn)役)中“周瑜定計火攻曹操”的故事演化而來的。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,做好了一切準備,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。后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全部做好,等待行動。內(nèi)容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信息真?zhèn)涡枳孕斜鎰e。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【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(wǎng)絡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】